Skip to main content

寺院建筑设计

寺院建筑设计过程


Introduction

新加坡佛牙寺的建筑设计是按照法照大和尚的构思理念,结合国内外顾问团队的研究讨论而形成的。设计蓝图历经多次更改,设计概念基本上融合了中国大唐时期的艺术与文化精粹,并结合佛教曼陀罗的元素。为了更准确、真实地呈现唐代建筑风格及佛教曼陀罗的特色,设计团队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

 
Golden Mandala Buddhist Temple (1997)

1997 年初,法照大和尚在新加坡旅游局的商洽之下,在硕莪巷一块空地后半部分展开了一项寺庙计划。


依据佛教曼陀罗的概念,并考虑到游客参观寺院的需求,由于时间紧迫,仅4天后便提交了金曼陀罗佛寺的提案草案。限于空间约束,该建筑设计采用现代高层设计并加入许多的设施。


该提案没有进一步发展。

Gajah Ratna Buddhist Temple (1998)

随后在1998年初,新加坡旅游局再次与我们接触,为整个硕莪巷的空地开发一个传统的中国寺院和戏台的设计以便融入牛车水的景观。

1998 4 月,我们提交了一份全面的提案,其中包含 Gajah Ratna 佛寺的详细建筑计划。 该提案包括为本地和海外游客设计的各种设施、活动和项目。


这个提案没有被旅游局所接纳。

随着般陀喇佛寺主持舍葛帕喇法师托付法照大和尚保管佛牙舍利,以及2002年佛牙舍利暨佛教文物精粹展在新加坡新达城会展中心的空前成功,很明显的护国金塔寺的空间并不适合作为公开展示和供奉佛牙舍利的场所。因此,法照大和尚决定争取在硕莪巷的空地建立一座新的寺院,我们开始认真地进行策划。

About Dharma Lotus Blossom Retreat

法照大和尚很快便意识到,在1996年所提出的根据金曼陀罗佛寺(第 1 版)和 1998 4 Gajah Ratna 佛寺(第 2 版)的两个设计概念都不合适,因为它们不足以满足供奉佛牙舍利的需求,也不符合牛车水当地的风格。


于是,他开始对各种中国传统寺院建筑进行研究和反思。他到图书馆、书局和网络搜寻资料,尝试在这些基础上进行改良。直到法师闭关期间,在没有日常事务的干扰下,他终于观悟到自己理想中的设计概念。

第3版

20031月,由于迫切希望绘制出适合的寺院设计,大和尚约见了本地建筑师陈延山先生,向他陈述了自己理想中的金碧辉煌寺院的概念。双方讨论了建筑的主要部分和设备,并拟出一份草图供日后发展之用。


20032月,建筑师将新的草图方案提呈给大和尚,方案是一座由玻璃墙围绕的现代化寺院(第3版)。法照大和尚认为建筑设计过于现代化,他希望建造一座比较传统的汉化寺院,主要为了融入牛车水的活力与传承本地风格的特色。

第4版

同年4月,建筑师提出另一个较为具体的设计方案(第4版),但还是无法呈现出传统汉化寺院的面貌。

第5版

随后,我们找到了一位正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修读建筑设计硕士学位的中国学生。他综合法照大和尚选择的元素,构思出一个较为中式的设计,并且提呈了一个三维立体设计图(第5版)。但是,新设计还是达不到所预计的效果。

第6版

寻找理想寺院设计的过程仍在继续,并因此前往中国寻找专门设计传统中国寺院的设计师。20035月,我们找到常熟建筑公司为佛牙寺提供设计。他们制造了一个按照比例的模型来研究寺院建筑的特征和规格。这个方案的屋顶和外部设计呈现的是中国南方寺院的风格(第6版)。然而,法照大和尚想要的是属于中国北方传统建筑的设计风格。

第7版

北京的中国园林建筑公司被任命为下一个建筑顾问来改进设计。 经过几次会议,中国园林建筑公司绘制了一个比例平衡的传统木结构外观的设计图(第7版)。

第8版

由于屋顶的设计偏向明代的风格。经我们的要求,建筑设计公司修改了设计方案,依据法照大和尚的理念加入了唐代的屋顶设计以及唐式的木结构(第8版)。

第9版

设计图经过三维立体效果的处理之后,由于外观的木结构保留原有朴素的木颜色,看起来并不起眼,无法让寺院突出于周围林立的城市建筑。在仔细研究了中国和日本的唐式寺院后,我们决定把木结构涂上传统的红漆,木制窗框漆上青色,再以金色修饰边角。这第9个版本终于获得大和尚的认可,并创建了最终的建筑比例模型。

第10版: 佛牙寺龙华院

这个最终设计被用于佛牙寺的建设规划——一座融合了中国传统设计、现代化设施和尖端科技的寺院建筑。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到设计的成形,我们历经了多个月的研究和多次设计修改。佛牙寺的设计成果可说是法照大和尚、设计团队、所有承包商、以及供应商的不懈努力、无间合作以及巧妙创意的最佳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