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楼
前庭项目
第一楼项目
钟楼
地点简介
佛牙寺的梵钟在山门右侧的钟楼二楼。寺钟是一间佛寺里最重要的乐器。聆听钟声可以清静内心、增长智慧、消灾增福。敲钟也是迎接农历新年的其中一种庆祝方式,也可以祈求好运。
佛牙寺的法钟
我们的梵钟高211公分,直径136公分,钟身呈倒U形,是传统中式梵钟的绝佳范例。
钟顶上挂绳之处(也称“钟鼻”或“钓手”)是一条双头龙,两头朝上各向一边。钟身从上至下分成六个部分(见上图)。最上端和下端(1)各缀以卷草纹,也称“草间”。
第二部分(2)有廿八(七行乘四排)凸钉,称为“钟乳”。这个部分再细分成4个小部分,这四部分有四个长条隔开,其中两个长条为空格,格中央有一线(3);另两格各朝向西南和东北,铸有隶体文字。朝西南的条格(4)铸上了佛牙寺的寺名,朝东北的条格则铸上功德主芳名,下方则是铸钟厂名。
寺名的下面、钟身的三分之二处,是一个直径21公分的八叶莲花圆形图案,也就是撞钟之处,称为“撞座”。功德主芳名下方也有一个相同的图案。
这两个八叶莲花图案由四个环绕梵钟的圆环衔接在一起,中间两个圆环较为接近(6)。在四个圆环与长条空格(即部分(3))交会的地方,最上方与最下方的圆环向内弯曲与中间圆环连在一起形成“X”形(7)。这个部分也称为“袈裟”。
梵钟有一个较小的模型,陈列于佛牙寺的百龙宝殿。
关于钟楼和钟
钟楼,顾名思义,是挂钟的塔形建筑,内有一口或一口以上的钟。有些建筑的最初设计目的是为了挂钟之用,后来没有钟,但依然被称为钟楼。
在中国和其他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钟楼是颇为常见的建筑。钟楼有时是佛教寺院建筑的一部分,有时也是独立的公共建筑,通常与鼓楼形成一对。钟楼也见于基督教教堂建筑。在中国,最为著名的钟楼莫过于北京钟楼和西安钟楼。
在东方,传统的钟一般上都是寺院和皇宫的钟。小型的钟用小棒敲击,巨型的钟则用一根横梁悬下来的巨大木杵从旁撞击。
敲钟主要是为了报时,但有时也是为了通知人们到寺院或教堂进行宗教活动。婚礼和丧礼上也会鸣钟。在历史上,钟也用于战争防卫或火灾警报。
在中国古代,钟和鼓都是乐器。后来,官府和百姓开始把这两种乐器当作报时器。在元明清三朝时期,钟楼和鼓楼成了中国编年体制的中心。到了近代,中国的钟顶上都饰有一条小龙,名“蒲牢”。传说龙生了九子,蒲牢排行老四,住在海滨,因为十分害怕鲸鱼,受鲸鱼攻击时就会吓得大叫。因为这样的传说,人们把蒲牢铸在洪钟之上作为钟鼻,除了作为悬绳之处,也取其特性助钟鸣远扬。人们还把木杵雕成鲸鱼的形状,以令钟声更加响亮。
佛教在公元6世纪中期传入日本后,日本开始出现内无钟锤、而用木棍或木杵从外敲击的铜制洪钟,这些巨钟通常悬挂于钟楼内。现存最早的洪钟造于公元7世纪末,如今已被列为日本国宝。这些钟的钟身通常饰有镌刻或铸造的纹饰,纹饰通常为浮凸的直线或横线。一些钟身上半部有包含文字的浮雕纹饰。钟顶的悬绳之处通常饰有一龙。
钟通常用铜和青铜铸造而成,钟的大小视所需的钟声高低而定。造钟的工匠会用车床磨掉钟体内壁的一部分,过程必须拿捏精准,造出的钟才能发出有准确泛音的音色。由于不同大小的钟经常用来合奏,每一个钟的音准必须调好,合奏时的旋律才能完美无瑕。
为了造出配合佛牙寺的梵钟,法照大和尚寻访了无数的铸钟厂,最终找到中国长江畔的中国安徽省芜湖造船厂铸造分厂。此厂造出的钟公认是目前中国品质最好、音色最美的梵钟。
Casting of BTRTM Temple Bell
2006年6月24日,佛牙寺法师偕梵钟功德主在芜湖分厂举行一场祈福仪式。仪式后,依循唐代风格设计的佛牙寺梵钟的铸造工程正式开始。
梵钟铸造完成后被送到佛牙寺悬挂于钟楼。
开光仪式
并于2007年4月28日举行开光仪式。
Temple Daily Opening and Closing Ceremony
每天,佛牙寺会在早上晨课之前和黄昏关山门之前,举行敲钟仪式。
参考书目
- Japanese Architecture and Gardens, Hirotaro Ota, Kokusai Bunka Shinkokai, 1966, page 90
参考网站
- Bell tower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 Shōrō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 Bell (instrument)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 JAANUS / shourou 鐘楼
- Bellfounding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