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释迦牟尼佛

接受供养


工艺品描述


这是一座来自大城府晚期的典型释迦牟尼佛像。大城府是一个泰国的王国,存在于公元1350年至1767年。

 

释迦牟尼佛身穿皇室华服,头戴华丽王冠,冠缘盖住双耳,锥形肉髻向上延伸。

 

释迦牟尼佛坐在岩石上,双腿搁在基座上,他的手持与愿手印 (慈悲赠与或接受)。他的手自然下垂,平靠在膝盖上,手指并拢,掌心向上或向着观众,通常象征着对人的恩赐或恩惠。

 

他所有的手指上都戴着戒指,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帝王气质。据说只有那些具有这种意象的佛像,国王才会瞻仰和崇拜。

 

大象和猴子都在向佛陀致敬和敬献,大象持一个棍状物,猴子则向佛陀敬献裹着蜂巢的香蕉。

历史背景

这个形象被认为是受到了来自小乘派传统的一个故事所启发的。在佛陀觉悟成道后的第九年,佛陀在憍赏弥向信众宣扬佛法。由于僧团中的语言老师和纪律老师之间的琐碎争执而产生的误解,僧团内部产生了分裂。1 p65, 2 p109, 3 c11

 

佛陀试图调解争端,但他的建议也被忽视了。心灰意冷的佛陀随后选择到 波利耶沙罗森林独自禅坐。

 

在佛陀隐居期间,有一头大象和一只猴子照顾他。大象保护佛陀不受野兽袭击,甚至替他乞讨,而猴子则为他采集鲜花、水果和蜂蜜。1 p65, 4 fig 138

 

当人们发现争执这件事后,引起争议的僧人被其他人所避开,这也导致了随后佛陀的离开。

 

最后,僧人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请求佛陀的原谅。他没有责备地接受了他们,并让他们回到僧团,继续他的佛法布道。

参考书目

  1. Ven. Weragoda Sarada Maha Thero, Life of The Buddha In Gandhara Art, 2006, ISBN 981-05-7045-7
  2. Ratan Parimoo, Life of the Buddha in Indian Sculpture, 1936, ISBN 13:9788124605523
  3. Charles F. Chicarelli, Buddhist Art: An Illustrated Introduction, 2004, ISBN 974-9575-54-7
  4. Ven. Narada Maha Thero, Vision of The Buddha, The Buddha and His Teachings, 2006, ISBN-10: 8179926176
  5. Saddhaloka, Encounters With Enlightenment, Stories from the Life of the Buddha, Windhorse Publications, 2001, ISBN 978 1 899579 37 2